"灰犀牛"是一个比喻性的词汇,通常用来描述那些明显的、但被人们忽视或被低估的风险或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个人、组织或整个社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与"黑天鹅"事件不同,灰犀牛指的是那些在发生前就能够被预见的、具有潜在威胁的事物。美国加息对商品期货确实可以被视作潜在的灰犀牛事件,因为这一举措可能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美联储对利率的调整一直是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疫情后时代(2020年至今)作为特殊的阶段,加剧了对货币政策走向的关切。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美联储的决策和行动显得尤为重要。深入分析影响的路径和结果,对于理解全球经济的走势、资本流动以及货币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同样受到美联储加息决策的深远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更好地理解美联储利率调整对于中国商品期货的潜在影响,从而为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更为明晰的决策依据。
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美联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实施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调整,其中包括对利率的变化。以下是这段时期美联储加息的一些关键时刻和决策:
2020年初,COVID-19大流行引发了全球危机。为缓解经济冲击,美联储在3月份实施了急剧的降息措施,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至0%到0.25%的水平,并采取其他货币宽松政策,以支持经济。
随着疫苗的研发和经济逐渐复苏的迹象出现,美联储开始表达对经济状况的乐观,并逐渐讨论逐步退出紧急货币政策的可能性。然而,在2020年底,加息的明确信号尚未出现。
随着2021年的展开,美联储对通胀的关注逐渐增强。尽管疫情对供应链和劳动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美联储表示,通胀压力可能是短期的。2021年中期,美联储开始讨论缩减购债计划的可能性,为未来的加息创造了条件。
在2022年3月,美联储决定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至0.5%的范围。这标志着美联储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并反映了对通胀和经济复苏的一定程度信心。
随着时间推移,美联储在2022年末和2023年逐步加息,力度逐渐加大,一共加息11次,从0.25调整至5.50基准,以应对经济的变化和通胀压力的上升。
在2024年初,美联储在一系列讲话和声明中表示,将密切关注经济数据,并强调其将采取灵活的政策立场,以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决策者开始强调通胀的可持续性和经济的整体稳定。
总体而言,2020到2024年间美联储加息的历程反映了对经济复苏、通胀和市场稳定的动态调整。决策者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面临着多种挑战,努力平衡促进就业和控制通胀的目标。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汇率、宏观经济环境和供应链等多个因素:
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美元升值,对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商品期货带来价格下跌的压力。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商品的定价和国际贸易。
美联储加息通常与美国经济形势相关,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这意味着美联储政策的变化可能反映全球经济整体走势,从而影响到中国商品的需求和价格。
利率变动可能对全球供应链和生产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中国商品的生产和供应。这可能对某些商品的供应和价格产生长期影响。
美国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缩,资金成本上升。这可能使得持有商品期货的成本增加,尤其是与基础货币挂钩的商品,如黄金和原油,可能更为敏感。
总体而言,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商品期货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层次的议题,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和市场心理等多个因素。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全球金融体系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中国商品市场的潜在影响。
以上我们回顾了疫情后时代美国加息历史,以及美国加息和商品期货的理论影响关系。如果大家经常观察期货新闻的话,经常可以看到“美联储加息造成商品价格暴跌”,但是这种影响关系是否针对于所有品种,力度究竟有多大,范围有多深远,我们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出发,在优宽的DATADATA平台展开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美联储利率作为一个阶段性调整的指标,很难作为实时的指标和商品价格的变动做统计分析,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美联储利率的替代指标:美国国债收益率。美国国债收益率作为美联储利率的替代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相较于美联储利率,美国国债收益率更容易实时获取,并且反映了市场对未来利率走势的预期。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较为灵活和敏感的指标,用来分析商品价格的变动。我们可以首先分析下,美联储利率和不同期限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相关热力图。根据热力图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0.9以上),因此可以作为美联储利率的替代指标。
在商品期货市场中,存在多种不同的品种,涵盖原油、黑色金属、贵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股指期货以及国债期货等。我们选择代表这些不同类别的品种,并结合美国国债收益率,进行对不同年份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
原油期货是原油市场的代表,其价格波动受到全球宏观环境,供需关系、地缘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影响。我们可以选择代表期货作为原油系的代表。
根据热力图的显示,我们发现在2020年作为疫情初始年份,美联储采取了降息政策,然而与此同时,原油价格却呈现了先下后升的走势,导致两者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这种不寻常的趋势可能是由于疫情对供需关系的冲击,以及其他全球因素的影响。
然而,进入2020年之后,我们观察到各期限的美国国债收益率与原油期货价格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原油作为能源的关键原材料,与通胀密切相关。当原油价格上升时,通常会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推动美联储考虑加息。尤其是在2022年,地缘政治危机俄乌战争导致原油价格飙升,引发了美国通胀水平的提升。尽管美联储采取了加息措施,但由于原油价格的持续上升,导致两者呈现一致上升的步伐。
铁矿石期货作为黑色系市场的代表,在中国的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自身铁矿石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钢铁产业的需求。铁矿石与基建、房地产等领域密切相关,具体的供应和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着这些关键领域的发展和成本。
在2020期间,铁矿石期货和美债利率呈现正相关,这一现象可能受到疫情期间全球经济放缓和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美联储采取了大规模降息政策以应对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这导致了美债利率的下降。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工业生产和需求放缓,包括对铁矿石等工业金属的需求也随之下降。因此,铁矿石期货价格和美债利率呈现正相关,反映了市场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
而在2021年和2022年,铁矿石期货和不同期限的美债收益率呈现一定负向的相关关系,这说明美债利率的上升会对铁矿石的价格走势造成相对负向的影响。但是相关并不能归结于原因,我们看到在2023年,美国加息步伐不停止的情况下,美联储利率和铁矿石走势呈现正向的相关关系。至于可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国内铁矿石价格的提振是因为国内疫情放开,基建恢复等原因,因此我们需要综合具体国情展开实际分析。
黄金期货作为贵金属期货的代表,在实际用途和金融属性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金不仅在实物上有实际用途,更因其独特的金融属性而备受关注。黄金被视为一种避险资产,投资者在面临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时倾向于将资金转向黄金,使其在投资组合中起到重要的风险管理作用。
根据热力图的显示,美债利率和黄金价格的相关关系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阶段。首先,在2020和2021年疫情期间,美债利率与黄金价格呈现负向关系。这可以解释为,在疫情爆发初期,由于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恐慌,美联储采取了大规模降息的措施,以刺激经济和提供流动性。这导致了美债利率下降,而投资者纷纷将资金转向黄金这一避险资产,推高了黄金价格。
然而,在通胀高升的2022和2023年,美联储实施加息政策,但是伴随着经济局势的担忧,黄金价格却一路上涨。这说明了黄金作为通胀对冲资产的属性。由于黄金的供应相对稳定,其价值不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在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时,投资者可能会寻求黄金这一相对稳定的资产,以保护其财富免受货币贬值的冲击。因此,黄金在这一时期成为投资者避险和对冲通货膨胀风险的首选。这两个阶段的转变反映了市场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对避险和通胀对冲资产的需求变化,也凸显了黄金在不同投资策略中的多功能性。
铜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使其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号之一,对我国整体经济和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和消费国,铜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房地产、基建等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同时,由于铜广泛用于建筑、电力、交通等领域,其需求和价格波动往往与实体工业生产景气度密切相关。
根据相关图显示,和黄金期货类似,铜期货和美债利率也可以使用加息(2022年)作为转折点,但是在2020至2021年间,铜期货和美债利率呈现正相关;而在加息周期(2022至2023年),铜期货和美债利率呈现负相关(原因参考铁矿石)。
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是,2023年相关性是比较弱的,这是因为2023年沪铜走势比较平稳,而加息并未造成沪铜单边大幅趋势变化。
玉米期货作为农产品期货的代表,体现在其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中的地位、对食品和能源生产的基础作用,以及其作为农业经济指标的敏感性。玉米期货价格的波动不仅对农民和食品生产商有直接影响,也反映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供需关系和经济状况。
在商品属性方面,农业品的需求端相对较为稳定,其价格波动主要受到供给端的变化影响。农产品中的耕作物,例如玉米,具有相对较低的金融属性,其价格弹性也相对较小。这表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更多受到实际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以及生产状况等实体经济因素的影响,而金融市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尤其表现在2021和2022年,相关系数均处于较弱的水平。
上证50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选取上市公司中市值和流动性相对较高的50只股票构成的蓝筹股指数。这使得上证50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上海证券市场中大型、优质蓝筹股的整体表现,代表了中国股市中一部分重要的上市公司。因此,上证50期货的表现往往能够较好地反映中国经济中大型企业的运行状况和整体市场走势。
美债利率与中国股指期货指数在2021、2022和2023年呈现显著的负向相关。这种现象可能源于全球市场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时,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求避险资产,其中包括美国国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国债利率可能上升,而中国股指期货则可能受到压力。
这种负向相关性说明了投资者在面对不断上升的美债利率时,对市场风险持谨慎态度。随着美债利率的上升,固定收益资产的回报相对提高,而股指期货等高风险资产的吸引力可能相对减弱。这种资金流向安全资产的趋势可能是投资者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或其他市场不确定性的一种回应。
中国10年期国债作为国债期货的代表性品种。其利率水平被看作是市场对中国长期借款风险和未来经济状况的反映,因此成为衡量市场信心和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作为国债期货的代表,其走势对于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状况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债市有“看美债做中债”的说法,反映市场普遍认为美债利率对中债利率有波动溢出效应。然而,我们仍需注意几点。
首先,在2020和2021年,我们可以观察到长短端利率联动不一致的情况,甚至出现两国国债负相关的情况。这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受到疫情周期错位等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发生错位,导致两国货币政策取向背道而驰。中美经济周期错位,货币政策分化,使得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利率长短端联动性表现出不一致甚至负相关性。
其次,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在特定阶段,如2022年,两国国债相关性并不高。这是因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了较高的独立性,并未盲目追随美联储的步伐,这也是中美国债短端利率呈现独立走势的根本原因。
总体而言,虽然“看美债做中债”是市场的一种普遍观点,但由于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多样性,中美国债利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时间和阶段可能出现复杂的变化。
大宗商品既具有商品和工业属性,同时也有一些品种兼具货币和政治属性。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商品,我们需要在考虑其基本面属性的同时,结合实时的市场环境,以正确理解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商品期货的影响。
在后疫情时期,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危机、产业结构升级以及逆全球化等新兴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仅仅采用传统的投资思路来看待投资的格局。但是在结合数据量化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资产做出决策,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这种综合考虑基本面和实时市场情况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投资环境,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温馨提示:
本系列课程旨在为大家介绍宏观分析在商品期货量化交易中的应用,其他相关文章请点击下面链接: